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查控仍是难题 需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完善查控系统

22日,世界执行大会在上海举行。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聚焦“强制执行的现代化发展”这一主题。会上,国际司法官员联盟秘书尤塔哈格·乔斯认为,与数字技术的日益发达相比,目前,各国这方面的立法却相对滞后,法院都面临数字资产难以查控的难题,如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此次世界执行大会上,法院管理国际协会主席马克比尔强调了用数字技术引领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性。对此,尤塔哈格·乔斯认为,这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令人欣喜。他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承认了经过区块链认证的证据具有法律效力,这也非常好。

如今,数字技术已经走在了立法的前面。特别是涉及到加密货币、数字债券等的数字资产,如果执行法官要查找和扣押,就面临一个难题,“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国家对新型的财产制定法律,甚至连定义都没有。”尤塔哈格·乔斯说,如果连定义和法律都没有,我们作为执行官员怎么才能查封数字资产呢?这当然有着巨大的困难。

在他看来,必须承认数字资产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否则的话它们就会变成数字炸弹。就目前来看,各国法律都明显滞后于各种各样数字资产的发展,比如比特币有关的法律问题,这都是难题。

此次世界执行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也提到了这一话题,他认为这是新型财产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比如互联网资金和比特币,查控起来难度就很大。下一步,我国将积极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进一步扩展其查控范围和功能,努力实现对各类财产全覆盖,实现网络查询、冻结、扣划一体化。

尤塔哈格·乔斯还透露,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在讨论这个话题,比如在欧盟的范围内,但欧盟有关数字资产还没有制定出任何的法律,“现在国际司法官员联盟就在研究如何给数字资产进行一些规定,下一个定义”。

区块链主流开源技术体系介绍

区块链技术如今是非常火热,不仅让金融家和创投家趋之若鹜,如今已经在多个领域遍地播种。作为拥有锐利触角的创业家们,是否也想将区块链集成到你们现有的应用中去,而作为IT技术工程师的你,是否也是跃跃欲试,想基于区块链来练一下手,以免日后被新技术淘汰?不过,区块链涉及如密码学和P2P等多种技术,区块链的技术门派众多,新鲜概念层出不穷;而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还都尚处在早期阶段,各种技术方案和应用场景等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导致很多人想运用区块链,都找不到突破口,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和技术呢,应该用什么样的区块链呢?

就区块链技术而言,Elwin只能算是新司机,但我仍然尝试从开发工程师的角度,給区块链有兴趣的工程师分享一下区块链应用开发入门的经验。

我们大多数人的使用和开发区块链的目标来说,并不是要真的自己重新创建一套区块链,只是希望基于现有的区块链底层或技术框架去开发自己的应用。因此,对于类似加密算法、 P2P技术、共识算法等我们只需要有个基本了解就可以了,暂时不需要深入研究。而我们入门区块链应用开发的首要目标,是寻找一个相对成熟的区块链底层去做我们的应用开发的基础,其次,这个区块链底层需要配套强大易用的开发接口或开发框架,此外,这个区块链底层如果要考虑以后真正商用,还需要符合一些区块链的技术指标,如扩展性、燃料费用、交易频率等等。

就这两点目标,Elwin走遍天涯海角,最终挑选出认为符合要求的几个区块链底层平台給大家参考:

一、      比特币
最早的区块链开发便是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进行开发了,由于比特币是全球最广泛使用和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就区块链应用来说,比特币就是世上最强大的锚,拥有最大的权威性。因此,围绕比特币的各种区块链技术非常多,这里不一一描述,只针对入门级别开发的介绍。

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开发介绍两种方式,一种相对比较简单,基于Blockchain.info的API进行开发。Blockchain.info是比特币的最流行的比特币钱包和区块查询网站,同时也提供的比特币及其区块相关API。 Blockchain.info 提供了多种主流语言的API库,包括了比特币的钱包、支付、区块、交易数据、市场数据等多方面的API。

​安装和使用Blockchain.info的API比较简单,首先你的机器需要有Node环境,在Blockchain.info的申请接口授权码,安装Blockchain Wallet API服务程序,就可以开始配置和测试Blockchain Wallet API服务程序了,要进一步开发,可以根据你的开发语言选择安装API的客户端支持库。

进一步的探索,可以采用Docker容器来快速安装和配置私有节点的比特币测试网络(bitcoin-testnet)作为开发试验环境,这样可以更深入了解、调试和使用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在Bitcoin的wiki网页上面,提供很多种语言都可以调用Bitcoin的RPC,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具体去试验,当然,Elwin仍然推荐你使用NodeJS。

具体流程是下载比特币测试网络的Docker镜像,运行Docker镜像并启动比特币测试网络,初始化和测试区块链数据,当然为了测试少不了要先挖矿储备一下。然后安装相关开发语言的RPC支持库后,就可以调试你的区块链程序了。

二、      以太坊
可以说除了比特币外,以太坊目前在区块链平台是最吸引眼球的。 以太坊是一个图灵完备的区块链一站式开发平台,采用多种编程语言实现协议,采用Go语言写的客户端作为默认客户端(即与以太坊网络交互的方法, 支持其他多种语言的客户端)。

基于以太坊平台之上的应用是智能合约,这是以太坊的核心。每个智能合约有一个唯一的以太币地址,当用户向合约的地址里发送一笔交易后(这个时候就要消耗燃料费用,也就是手续费用),该合约就被激活,然后根据交易中的额外信息,合约会运行自身的代码,最后返回一个结果。以太坊社区把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称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Decentralized App),相对于冷冰冰的智能合约代码,DApp拥有一个友好的界面和外加一些额外的东西,配合上图灵完备的语言,可以让用户基于合约搭建各种千变万化的DApp应用,实际上,在以太坊APP展区,已经有大大小小280个的DApp应用在展示(虽然只有一部分应用在真正运行)。

要写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有好几种语言可选,有类Javascript的Solidity,Python接近的Serpent,还有类Lisp的LLL,目前比较主流的是Solidity,推荐大家使用。当Solidity合约编译好并且发送到网络上之后,你可以通过以太坊的Mist客户端对智能合约进行测试和使用,也可以使用以太坊的web3.js JavaScript API来调用它,构建能与之交互的web应用。

由于以太坊的知名度,所以很多社区大牛创造更加便捷的DApp开发框架和工具,包括Truffle、Embark、Meteor、BlockApps.net APIs,使得你可以快速开发你的Dapp。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微软的那些区块链云服务》有提及,Embark和BlockApps.net两个区块链工具已经給整合到微软Azure BAAS服务中了。这几个框架和工具中,Elwin更推荐Embark,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通过以太坊,你既可以搭建基于属于自己私链,也可以和合作伙伴一起搭建联盟链,又或者直接将应用部署在以太坊的公共网络中,Elwin要吐槽的是,使用以太坊Gas费用越来越高了,对于互联网的应用,是自己搭建以太区块链,还是使用以太公共网络,真是两难境地(以太坊宣称,以太币Ether价格上升时,那以太坊燃料的价格应该按比例下降,但好像并不是这样阿)。

几个主要入门步骤給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首先你可以安装以太坊钱包客户端Ethereum Wallet,体验一下以太坊的钱包和智能合约,当中可以选择公共网络或测试网络(如果你没有或不想花费以太币)。如果你已经很熟悉这些了,那好,直接进入正题,准备好Geth和Node的环境,同时安装以太坊Mist客户端(这个是为测试你的智能合约和Dapp准备),配置和启动Geth(Geth和eth相关参数文章,请参考官网文档),通常我会先用Geth搭建自己的私链来测试,Geth启动后,你可以先在Mist客户端中熟悉智能合约和Solidity语言(记得在Geth console先挖矿,否则没有以太币来测试),然后根据官网的几个例子来试炼你的第一个Dapp。上手后,可以尝试使用web3.js来调用,或直接安装Truffle或Embark来开发自己真正的Dapp应用。

三、      IBM HyperLedger
IBM HyperLedger 又叫 fabric,他的目标是打造成一个由全社会来共同维护的一个超级账本,fabric源于IBM,初衷为了服务于工业生产,IBM将44,000行代码开源,是了不起的贡献,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如此近的去探究区别于比特币的区块链的原理。目前就Elwin所知,fabric还未进入真正的商用阶段,更多是试验和探索,不过相对于很多其他区块链,从技术底蘊他又是比较可信和靠谱的。

要基于HyperLedger进行区块链开发比想像中简单,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超能云(IBM中国研究院开发的超能云平台提供了各种云服务),他给区块链爱好者、开发者的区块链开发测试环境,通过超能云平台,用户能够免费、超快速创建基于Hyperledger Fabric的多节点区块链、并在自己的链上调试智能合约。Hyperledger Fabric的合约是基于Go语言的,上手比较简单。

​根据Elwin尝试,似乎超能云的区块链只适用于科研测试,要真正运营,还是建议自己搭建Fabric的区块链网络。安装和运行Hyperledge fabric的运行有几种方式,比较推荐是下载Fabric区块链网络的Docker镜像,运行Docker镜像并启动Fabric区块链网络,但相对于比特币和以太坊,Fabric网络的架构和安装相对复杂,除了区块链服务外,还需要另外安装运行validating peer和Certificate Authority (CA) 服务。搞定后要真正使用,还需要先用户注册和登记授权,然后才可以通过CLI 或REST API进行调试和使用。其中里面智能合约的编写,跟在超能云的区块链云服务的是一样的。此外,除了CLI或REST API,IBM还提供了gRPC API和 SDK的方式进行应用的开发。

四、      Lisk
LISK是新一代的区块链平台,允许JavaScript(又是Javascript技术,工程师们注意了)的开发和基于分布的分散的应用程序使用一个易于使用的,功能齐全的生态区块链系统。

Elwin觉得LISK相对于前面说的几个区块链底层,他的应用优势不仅仅在于他是第一个完全写在Javascript里的去中心化的应用解决方案,还在于他把每个应用加到LISK的单独侧链上。用过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朋友都知道,由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只有一条主链,所有功能和数据都加入这条主链导致区块快速膨胀,超大的区块体积,超长的同步时间,这个一个很痛苦的经历。Lisk的侧链模式给在处理高交易量下如何解决网络拥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用户只有用到相关的应用时才需要下载对应的侧链,大大减小了无效的同步数据,保持了整个Lisk网络的高效运行,而且,Lisk网络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继续加快,越显示他的特别优势。

其次,相对以太坊和Hyperledge fabric以智能合约为核心的区块链不同, Lisk区块链建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建智能合约,而是使用Lisk APP SDK框架来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和功能。

Lisk APP的主要开发语言是NodeJS,Web开发者既能够开发应用程序的后端,也可以开发前端。通过使用Lisk APP SDK包,Web开发者可以轻松创建区块链应用。Lisk APP的开发也比较简单,跟你之前其他的NodeJS应用的开发是类似的。然而,跟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一样,Lisk的使用也是要消耗燃料费用的,还好,跟其他区块链底层网络一样,Lisk 也是有testnet模式的。

五、      布比网络
布比,是国内区块链技术特别是底层技术领先者之一,已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已经成熟的应用在了商业积分、游戏币、游戏道具、预付卡、电子券、保险卡单、证券化资产、互助保险等行业和领域。

布比区块链平台分为基础框架层(BubiChain)和应用适配层(Bubi Application Adaptors)。底层基础框架层提供区块链的基础服务,应用适配层提供上层应用所需的功能组件,为具体的应用系统开发提供接口和SDK,降低由于区块链自身复杂的逻辑所带来的应用开发的难度。

​对于一般开发的应用适配层,布比提供布萌区块链应用开发平台,该平台基于布比区块链技术,将上层应用所需要的功能组件进行封装,开发者想实现对应的功能,只需要注册成为布萌开发者即可获得接口使用权限。同时,平台提供开发者运维所需要的可视化管理工具。

就Elwin体验来说,布萌区块链的接入应该是几大区块链底层中最容易的,因为他不仅提供标准REST API,并提供JAVA等主流语言的SDK接入,同时,基于布萌区块链平台专注数字资产应用场景,跟其他大部分区块链接口纯技术和面向广泛应用的方式而言,布萌提供的接口更贴近业务场景的,更便于相关数字资产的应用接入到区块链。相对以太坊着重区块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不同,布比区块链的接入更务实和落地,你只需要关注你实际的业务,而不需要过多考虑区块链的技术细节。

区块链主流开源技术体系介绍

接上一篇应用开发入门介绍,Elwin这篇将会介绍主流的区块链开源技术体系,供大家开发自家区块链平台及应用参考。

一、     比特币体系
比特币(BitCoin)是最早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和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因此他的开源技术体系非常值得参考。

比特币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框架采用C++语言开发,共识算法采用POW算法,工作量(挖矿)证明获得记账权,容错50%,实现全网记账,公网性能TPS<7。

开源地址为: https://github.com/bitcoin/bitcoin

虽然说POW算法比较低效率和耗能,比特币区块链由于推出时间比较早又不够强大(如不支持智能合约),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区块链体系还是比特币。市面上群魔乱舞的山寨币,正是基于比特币的源代码照搬或小改动而创造的,在比特币区块链的体系基础上,还创造了几种区块链技术体系:

彩色币(染色币),彩色币本身就是比特币,是在历史上的创世交易里面被转移过的比特币。在技术上将比特币网络从其货币价值中抽离出来,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比如支持代理或聚集点,从而具有与比特币面值无关的价值。彩色币可以用作替代货币、商品证书、智能财产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如股票和债券等。

闪电网络,是为了解决比特币区块链的瓶颈处理能力而生的,他可以有效解决时延、容量扩展、最终性的问题,为比特币区块链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微支付通道网络,使用闪电网络后,TPS最大可以扩展到300。交易双方若在区块链上预先设有支付通道,就可以多次、高频、双向地通过轧差方式实现瞬间确认的微支付;双方若无直接的点对点支付通道,只要网络中存在一条连通双方的、由多个支付通道构成的支付路径,闪电网络也可以利用这条支付路径实现资金在双方之间的可靠转移。

比特币侧链

侧链是以锚定比特币为基础的新型区块链,就像美金锚定到金条一样。比特币的在区块链相当在货币体系的黄金地位,因为他是最去中心化、最多分布节点、最公平区块链。侧链是以融合的方式实现加密货币金融生态的目标,而不是像其它加密货币一样排斥现有的系统。利用侧链,我们可以轻松的建立各种智能化的金融合约,股票、期货、衍生品等等。你可以有成千上万个锚定到比特币上的侧链,特性和目的各不相同,所有这些侧链依赖于比特币主区块链保障的弹性和稀缺性。比较著名的比特币侧链是Rootstock和BlockStream推出的元素链。

Rootstock是一个基于比特币侧链的开源智能合约平台,他使得比特币拥有了智能合约,基于Rootstock的智能合约能够运行无数应用,为核心比特币网络增加价值和功能。Rootstock使用一种比特币双向挂钩技术,这种双向挂钩以一种固定的转换率输送或输出Rootstock上的比特币,Rootstock双向挂钩是一种混合驱链和侧链的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Rootstock向后兼容以太坊,实现了以太坊虚拟机的一个改进版本,所以以太坊发布的DApps程序能够轻松地在Rootstock上使用,实现比特币级别的安全性和以太坊大量Dapps的复用性,更快的执行性并和比特币发生更强的相互作用。使用Rootstock可以将性能扩展到TPS为300。

元素链(Elements)是Blockstream的开源侧链项目,同样使用比特币双向挂钩技术,除了智能合约外,他还给比特币快速带来许多创新技术,包括私密交易、证据分离、相对锁定时间、新操作码、签名覆盖金额等等特性。核心技术框架采用C++语言开发,开源地址为: https://github.com/ElementsProject/elements

二、     以太坊ETH
刚结束的以太坊全球开发者大会DEVCON2,吸引了无数大牛到上海,可以看到,以太坊生态系统正在高速地成长着,正朝着成为“世界计算机”的目标前进。无论是the DAO众筹到攻击,还是ETH与ETC 分道扬镳,或者是各种以太坊生态的开发框架和应用,以太坊目前在区块链平台是最吸引眼球的。

以太坊是一个图灵完备的区块链一站式开发平台,采用多种编程语言实现协议,采用GO语言写的客户端作为默认客户端(即与以太坊网络交互的方法, 支持其他多种语言的客户端)。基于以太坊平台之上的应用是智能合约,这是以太坊的核心。智能合约配合友好的界面和外加一些额外的小支持,可以让用户基于合约搭建各种千变万化的DApp应用,这样使得开发人员开发区块链应用的门槛大大降低。

以太坊ETH的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ethereum/ 。以太坊的整个技术生态系统比较强大,同时迭代周期比较快,所以有比较强的生命力,但事物都有两面,对于依赖于以太坊特别是以太坊公网的商业应用来说,频繁的迭代升级和处于风口浪尖(被攻击),使得基于以太坊的商业应用,有时候不得不打足精神去跟以太坊一起升级维护和补丁。

目前以太坊正在正式运行1.0版本,采用的是POW挖矿的共识算法,目前公网的TPS是25笔,在开发中的1.5版本,将采用类POS的Casper算法,以使区块链的确认速度相对于POW的线性效率,达到指数级。采用Casper后将会更好的确认机制,以及大幅降低能量消耗。在规划的 2.0版本目标,TPS有望可以达到2000TPS。

以太坊的进一步开发介绍你可以参考我另外一篇文章《区块链应用开发入门》。

三、     IBM HyperLedger fabric
IBMHyperLedger,又叫 fabric,是一个带有可插入各种功能模块架构的区块链实施方案,他的目标是打造成一个由全社会来共同维护的一个超级账本。Elwin个人感觉fabric分层设计比较合理,模块化程度非常不错,虽然目前还是在完善阶段,并没有真正商用(最近IBM携手中国银联打造区块链为基础的忠诚积分交易系统,但还是属于探索试样项目),但以IBM的多年技术底蕴,fabric应该是大企业构建区块链底层的选择之一。

fabric架构核心逻辑有三条:Membership、Blockchain和Chaincode。MembershipServices这项服务用来管理节点身份、隐私、保密性、可审计性。Blockchain services使用建立在HTTP/2上的P2P协议来管理分布式账本,提供最有效的哈希算法来维护区块链世界状态的副本。采取可插拔的方式来根据具体需求来设置共识协议,比如PBFT,Raft,PoW和PoS等等,IBM首选PBFT算法。Chaincode services 会提供一种安全且轻量级的沙盒运行模式,来在VP节点上执行chaincode逻辑,类似以太坊的EVM虚拟机及其他上面运行的智能合约。

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hyperledger/fabric 。Fabric的主要框架核心开发语言是GO语言,系统目标是15个验证节点下最理想情况下可以有100K TPS的性能,更适合于联盟链。

四、     比特股BitShare
比特股(BitShares)是区块链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之一,截至目前仍然是完整度最高、功能最丰富、性能最强大的区块链产品之一。比特股是可以看作是一个公司、货币甚至是一个社区。它提供的BitUSD等锚定资产是虚拟币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变革之一,能够极大消除虚拟货币被人诟病的波动性大的问题。

比特币低效率高能耗的POW算法,使得比特股及其DPos共识算法应运而生。有别于比特币特定的共识机制,DPos有一个内置的实时股权人投票系统,就像系统随时都在召开一个永不散场的股东大会,所有股东都在这里投票决定公司决策。与比特币相比,比特股系统的投票权牢牢掌握在股东手里,而不是雇员。比特股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紧紧掌握在比特股持有者们的手中,他们决定了出块受托人的个数。同时,作恶的受托人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并且很快就会被投票出局。此外,比特股内置了强大的账户权限设定、灵活的多重签名方式、白名单等特性,足以满足企业级的功能定制需求。

比特股的1.0开源地址是: https://github.com/bytemaster/bitshares ,2.0开源库在: http://github.com/bitshares 。他的核心技术框架采用C++语言开发,既适用于公有链,也适合于联盟链,只需要少量节点进行记账,TPS>500,容错50%,在比特股2.0中如果在最优的网络和硬件情况下可以达到最高100K的TPS。

五、     公证通Factom
公证通(Factom)利用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来革新商业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管理和数据记录方式,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不可撤销的发布系统,系统中的数据一经发布,便不可撤销,提供了一份准确、可验证、且无法篡改的审计跟踪记录。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各种各样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审计系统,医疗信息记录,供应链管理,投票系统,财产契据,法律应用,金融系统等。

建立在Factom基础之上的应用程序寻求能够直接利用区块链实现追踪资产和实现合约,而不用将交易记录写入区块链,Factom在自己的架构中记录条目。跟以太坊类似,Factom系统会创造一个叫Factoids的电子币。持有Factoids意味着有权使用Factom系统。只要把Factoids转化成输入积分便有权把数据写入Factom系统中。同时运行着Factom的联邦服务器也能收获Factoids作为维护系统的回报。Factom虽然同样基于比特币网络,但却并不是之前提到侧链或染色币的技术架构,Factom只将目录区块的哈希值锚定到比特币区块链。Factom很好地解决了比特币三个核心的约束和问题,速度、成本和区块链膨胀。

Factom中的政策和奖励机制与POS机制有相似之处。与其不同之处在于,Factom中只有一小部分的用户权益能够被认可。只有已经提交到系统的权益有投票权,而可转移的Factoid权益没有投票权,避免了POS机制的“股份磨损”和“没有人进行POS”问题。

公证通的开源地址是: https://github.com/FactomProject/FactomCode 。他的核心技术框架采用GO语言开发,TPS是27笔左右(待考究)。

最新情况,Factom将不会只依赖于比特币区块链,他将会同样会通过整合以太坊区块链,以来确保存放的数据时时刻刻都是安全的。

六、     瑞波Ripple
瑞波(Ripple)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放的支付网络,是基于区块连的点到点全球支付网络。通过这个支付网络,使你轻松、廉价并安全的把你的金钱转账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他可以转账任意一种货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或者比特币,简便易行快捷,交易确认在几秒以内完成,交易费用几乎是零,没有所谓的跨行异地以及跨国支付费用。

Ripple有两个重要概念,其一是推出Ripple币瑞波币——XRP,它作为Ripple网络的基础货币,就像比特币一样可以整个网络中流通,主要是燃料Gas的作用,每产生一笔交易就会消耗一些 XRP;其二是引入网关(Gateway)系统,它类似于货币兑换机构,允许人们把法定货币注入、抽离Ripple网络,并可充当借、贷双方的桥梁。

Ripple引入了一个共识机制RPCA,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对交易进行验证和确认。Ripple客户端不需要下载区块链,它在普通节点上舍弃掉已经验证过的总帐本链,只保留最近的已验证总帐本和一个指向历史总帐本的链接,因而同步和下载总帐本的工作量很小。

Ripple的作用并不仅仅只负责清算货币兑换,它可以是各种虚拟货币、数字资产或任意一种有价值的东西。

Ripple的开源地址是: https://github.com/ripple/rippled ,他的核心技术框架采用C++语言开发,TPS<1000。

七、     未来币NXT
未来币(Nxt、Nextcoin)是第二代去中心化虚拟货币,它使用全新的代码编写,不是比特币的山寨币。它第一个采用100%的股权证明POS算法,有资产交易、任意消息、去中心化域名、帐户租赁等多种功能,部分实现了透明锻造功能。

Nxt是且是第一个100%的股权证明机制的电子货币,Nxt不再通过消耗大量的资源“挖矿”产生新货币,而是通过现有账户的余额去“锻造”区块,并给与成功“锻造”区块的账户交易费用奖励。

Nxt具有一个非常灵活的特性,称为“透明锻造”。这一机制使得每一个用户客户端可以自动决定哪个服务器节点能够产生下一个区块。这使得客户端可以直接将交易发送到这个节点,从而使得交易的时间达到最短。实时和高优先级的交易可以通过支付额外的费用来被优先处理。

Nxt区块链2.0已经在讨论和计划实施中了,其核心思路就是要通过主链(Main Chain)和子链(Child Chain)的这种架构来增加Nxt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可删减性,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区块链膨胀等问题;

Nxt的开源地址是: https://bitbucket.org/JeanLucPicard/nxt/overview ,他的核心技术框架采用JAVA语言开发,TPS<1000。

八、其他
此外,还有几个区块链技术体系也介绍一下:

英特尔的锯齿湖(Sawtooth Lake),目前是用于建造、部署和运行分布式账本的高度模块化平台,重点领域在数字资产,在锯齿湖的数据模型和交易事务语言中,是由称为“transaction family”的体系来实现的, 給用户可以有开箱即用的功能齐全的市场数字资产管理体系。采用PoET和Quorum Voting两种共识算法,框架核心开发语言 Python ,开源地址为 https://github.com/intelledger 。

布比区块链,目前采用的是对联盟链内定向开源,共识算法采用自研发的Pool验证池,可以集成Byzantine Paxos、Byzantine、Raft等商用共识算法,实现免Gas费用的秒级共识验证,框架核心开发语言是C++,应用场景比较广泛。

小蚁区块链,开源地址为 https://github.com/antshares/antshares ,采用改进的拜占庭容错算法-dBFT共识算法,支持智能合约,目前重点领域在数字资产应用,框架核心开发语言C#。

最后,汇总一下几大主流开源技术的比较。

*附注[共识算法解释]: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关键点。共识机制的核心是在分布式网络中,利用一种规则(算法)来保证全网对于Block的创建是一致的,下面是主要的共识算法。
1、Pow工作量证明,就是大家熟悉的挖矿,通过与或运算,计算出一个满足规则的随机数,即获得本次记账权,发出本轮需要记录的数据,全网其它节点验证后一起存储;
2、Pos权益证明,Pow的一种升级共识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等比例的降低挖矿难度,从而加快找随机数的速度。

3、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类似于董事会投票,持币者投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理他们进行验证和记账。
4、Pool验证池,由布比构建,基于传统的分布式一致性技术,加上数据验证机制;是目前行业链大范围在使用的共识机制
5、PoET(Proof ofElapsed Time),也就是‘消逝时间量证明’,它是由英特尔构建在可信执行环境的一种彩票协议。
6、QuorumVoting,属于Quorum拜占庭协议,仲裁投票算法,它采用了瑞波和恒星的共识协议,用来解决需立即交易定局的需求。”
7、Casper,以太坊社区提出的正在研发中的类POS共识协议。Casper的基本思路是,任何人抵押足够多的以太币到系统中就可以成为矿工参与到挖矿过程。共识算法要求所有的矿工诚实工作,如果一个矿工有意破坏,不遵守协议,系统就会对矿工做出惩罚:没收之前抵押的以太币。有人把Casper这样的挖矿机制称为“虚拟挖矿”。
8、PBFT(Practical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算法,拜占庭容错算法,属于状态机拜占庭协议,IBM HyperLedger fabric实现和推荐的共识算法,采取一个节点一票的方案确定记账结果,少数服从多数投票,性能较好,主要用于联盟链。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kwame211/article/details/79386549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STO是否有违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

2018注定是区块链世界不平淡的一年,行业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临近岁末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逐渐成了热度话题,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中国监管部门领导的连续表态而又逐步冷却下来,业内人士、关注者、媒体人士也似乎瞬间从狂热中脱离出来。抛开极端言论和恶意毁谤,我倒觉得,适时给STO降一下温未尝不是好事, 这有助于所有从业者和关注者们更加理性地审视STO。

作为新兴事物,STO显然不可能一出生就完美,作为证券和区块链的结合体,STO主动迎合监管等属性让很多区块链信仰者心生疑问,即,在区块链技术上诞生的STO是否违背了区块链最重要的去中心化精神?

所谓杀人诛心,倘若让一票区块链信仰者和信任者们从根上认为STO与区块链相背离,那STO的未来前景无疑会蒙上一层阴影——这将导致STO失去为数不少且坚定的用户。

有鉴于此,本篇将围绕这一话题具体探讨到底什么是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在区块链的应用中是否有绝对的去中心化实践,STO究竟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

一、什么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

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Technology)本身并没有任何神秘性可言,并不是一个晦涩复杂的技术,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结构清晰且简单,甚至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一门非常简练、易于掌握的技术。区块链数据的分布性及不可篡改性是它的优势所在,这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意义非凡的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它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包括P2P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创造了一种按时间序列、按区块记录数据的模式。所有数据在所有节点备份的数据库结构,达到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透明、可追踪、不可篡改、数据安全及信用的自我建立的功能。

正是因为区块链所提供这样的底层技术支持,基于区块链使点对点之间的交换和合作成本大幅下降,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生产关系,因此区块链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优点,也是是区块链精神的核心体现。那么怎么理解去中心化呢?去中心化本质上是因为对中心化的不信任而产生的新的模式。因为中心化的系统下,作恶的成本非常低,且不易被发现。但是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这些规则可以通过密码学强化的共识机制来固化执行,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中心不作恶来保障结果,即利用技术约束取代道德约束。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区块链的崛起就会明白,正是公众对中心化组织的不信任,让区块链这一原本属于底层技术范畴的概念突然间兴起,并成为引领未来的重大革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公众陷入对金融机构等中心组织的极度不信任,信息透明、交易透明的需求空前高涨,比特币随后在次年诞生,并在随后数年间都成为区块链的标志以及多年间最有价值的应用实践。

二、是否有绝对的区块链去中心化实践

我们来看区块链技术的现实应用,我把它的方向概括为1+3——1即金融实践,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以及由此而来的ICO、STO等与金融相关的探索和创新行为;3即区块链的三大场景应用领域,分别是信息确权、物联网和知识产权领域。鉴于我们当前系列主题都是围绕STO进行的,所以此处只探讨金融实践领域。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1、比特币的诞生,即区块链的1.0时代,比特币利用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这两个技术基础,使全球化货币创造发行成为现实,尽管比特币币值价格波动较大,作为一种一般意义的贸易货币尚不完备,但它已经确确实实成为了通行世界的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全球化货币,并由此开启了区块链技术推动的全球性金融实践。2、以太坊的诞生,即区块链2.0时代,“智能合约”这一新概念的引入,使得以太坊为基础平台去帮助其他数字货币来发行数字货币成为可能,新数字货币发行的时间成本、技术成本被大大降低,并由此引发了2017年数字货币热潮。3、ICO、STO的兴起,即区块链3.0时代,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与传统金融、证券、融资相结合,资产证券Token化方兴未艾,各国政府、传统金融势力等也纷纷强势介入。

在三个阶段中,不论是比特币、以太坊还是ICO、STO,都在践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又同时不可避免地受中心化机构的影响。比如比特币,这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但是51%的攻击危险伴随始终;比如以太坊导致区块链项目方蓬勃兴起,这些项目方运用的是去中心化的平台,而他们本身却是中心化的组织;再比如ICO,项目方在区块链上发行的代币是去中心化精神的体现,但是其经营管理中心化且不够透明以及代币登陆的交易所同样是中心化组织。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POW,POS,还是DPOS,这些区块链共识机制,尽管技术上可以做到分布式,但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因为去中心化的节点可以被中心化的利益集团所掌控,从而实现中心化管控。去中心化精神的最大好处,并不在于能够阻止作恶,而在于对作恶行为能够追溯得到,在各个节点上引发共识,获得足够的警醒,并给出应对机制,这是中心化组织所不具备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中心化平台要更为可靠可信赖。

所以,尽管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精髓之所在,可事实并不存在绝对的去中心化,尤其是现阶段,如果刻意寻求或者标榜绝对的去中心化,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在区块链的现实应用中,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结合,坦诚地弱中心化,恐怕是最合理也最符合逻辑的一种布局,也是去中心化精神最适合的体现。

三、STO违背去中心化精神吗?

关于STO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精神的看法,大多集中在它需要被严格监管上。因为这意味着一个STO项目从立项申报开始,就要完全按照监管流程一步步进行,中心化监管机构的权重被无限放大,不仅导致各国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则,也使得此前基本游离于区块链、尤其是数字货币领域之外的传统金融势力蜂拥而入,更让很多曾在数字货币和ICO获益匪浅的“非合格投资者”被挡在STO的门槛之外。

所以,很多人开始呼吁STO离去中心化的原宗越来越远,并得出了“STO本是脱胎于去中心化系统的,但现在却正在中心化的方向发展”的结论。

那么,STO的确如他们所说,违背了去中心化的精神吗?对此,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看。

1、STO是否必须要接受严格监管

STO某种程度上算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看到Token这种区块链产生的新物种后,决定将其纳入证券监管而形成的,从本质上说,没有监管就没有STO,或者说就不算STO。从美国发轫的STO监管已经逐步引发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跟进——尽管这些监管政策甚至连其所指的STO本身定义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却让市场逐步意识到监管并不是灭顶之灾,而是给予合法身份,可以正大光明地发展壮大。所以,STO是否必须接受监管,根本不是问题,甚至可以说“无监管,无STO”。

2、监管是否违背了去中心化精神

监管与“去中心化”并不冲突,“去中心化”从来去的是中央控制方和中介方,而不是监管方。区块链技术从来就不排斥监管,监管节点可以方便地接入任何一个区块链网络。由于区块链的公开透明特性,监管机构反而可以更加方便地监控整个系统的交易数据,而且由于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合约、交易等一旦发生后即不可更改、不可删除,那种数据造假蒙蔽监管的情况就不可能发生了,更有利于监管机构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

3、STO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

 既然监管并不违背去中心化精神,那么对于STO来说,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呢?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的观点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对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可以从架构、治理和逻辑三个角度来区分。区块链是全网统一的账本,因此从逻辑上看是中心化的,这一点无可置疑;从架构上看,区块链是基于对等网络的,因此是架构去中心化的;从治理上看,区块链通过共识算法使得少数人很难控制整个系统,因此是治理去中心化的。与此同时,中心化也必不可少,架构中心化是指系统能容忍多少节点的崩溃而可以继续运行;治理中心化是指需要多少的个人和组织能最终控制这个系统;逻辑中心化是指系统呈现的接口和数据是否像是一个单一的整体。

所以,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并不取决于某些中心化组织的存在,而在于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理念,并且从架构、治理和逻辑上应用好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模式。STO作为区块链与证券的结合,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实践(证券实践),既带有区块链属性,具有去中心化等特质;同时也带有金融属性,受到全球范围内的严格监管,但它并没有背离区块链的本质,以及去中心化的精神。

物流+区块链的最大可能性是什么?

传统物流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具有成本高、利润低、融资难的难题,行业正迎来最残酷洗牌潮。但是区块链技术诞生后,即将物流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谁能在物流行业中率先使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快速占领先机,成为引领未来的领军者。

目前,正有一家专业的区块链技术团队——OPT,它是基于EOS底层技术专为物流行业应用设计的公链,旨在构建一个数据共享、全程可追溯的物流生态,实现真正以低廉的价格造福终端客户的生态体系。

一键完成应用部署

事实上,物流行业集信息流、运输、仓储等环节于一身,跨越多个步骤和数百个地点。这使整个物流链的事件追踪更加困难,增加了运输货物的验证难度,也对意外情况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挑战。

而区块链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除了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操作工具, 它还消除了不必要的中间商,降低了工作流程,提供了传统的区块链安全性,减少错误的发生,防止不当非法商品和其他欺诈行为的发生。

而为帮助物流企业一键部署DAPP的快速开发,快速进入区块链时代。OPT提供了链改或币改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它自行开发了一套低成本、快速的数据接入方案和底层数据库,面向应用层提供标准的SQA和API接口。同时,标准化DAPP开发引擎,使得应用组建模块化,开放兼容,部署灵活。

可以说,OPT支持一键快速部署区块链环境,实现跨企业的区块链应用。目前,OPT公链已被证实支持多样化的场景落地。比如,帮助物流企业完成平台轻松上链、产业链协作即时匹配、商品溯源、物流监控与司机调度、全程可跟踪、安全与隐私、保险业务、供应链金融等。

这些场景均针对传统物流业的痛点需求。例如,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把货主、司机、物流行为和关键信息上链,实现对问题的追踪和问责;小型物流平台可以通过OPT生态提供的Dapp来填补运输代理商的角色,搜索和筛选跨省长途运输,城际物流、同城配送多名司机之间的计划迭代,实现产业链协作即时匹配;而使用OPT的相关Dapp可以打通物流链所有流程,并且实现全程可跟踪……

OPT团队负责人认为,将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引入物流业可以提供实时货物追踪,降低工作量,增加透明性,有可能促使中小物流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未来,OPT还将逐步实现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业的深度落地和应用,帮助更多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完成自有节点的区块链部署和动态维护。

落地应用深藏千亿美元市场

近年来,物流业发展迅速,从全球范围来看,2016年至2022年,物流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48%,2022年将达到12.256万亿美元。而中国物流业已接近全球份额的40%,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主要涉及运输、仓储和配送以及包装、信息服务等。总体来看,物流业运行向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稳中有升。

区块链技术与物流体系的联手,将对运输行业将产生很大影响。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这将是一个市场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机会。

OPT团队负责人谈到,“物流+区块链”孕育着一个万亿级的市场。OPT团队在物流行业有着几十年的行业经验及技术积累,深知传统行业的痛点。区块链技术,能够真实地记录和传递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可以帮助物流行业优化资源利用率、压缩中间环节、提升整体效率。

OPT有着深厚的国际技术团队背景,团队成员来自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南加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等学府,也具有大型物流、科技、金融企业的工作经历。

“物流业是全球贸易的血管系统,具有重大的价值。OPT有责任和实力助力传统物流业的区块链化。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区块链技术更多的场景化落地,真正体现其商业价值和意义。”该项目负责人谈到。

区块链金融:公链应用服务实体经济

区块链的发展离不开Token

在区块链中,Token即是通证,是可以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Token被广泛认识,主要归功于以太坊及其订立的ERC20标准。基于这个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自定义的Token.

在国内,通证又常常被翻译为代币。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虽然很多,但是出于赚快钱的狂热心态,许多企业往往靠发币大肆圈钱。

CoinMarketCap平台统计的货币发行种类达1626种。没有监管的市场鱼龙混杂,投机和诈骗也随之而起。

前段时间,央视财经频道连续三天推出专题报道,三问区块链,并对区块链名人站台空气币给予抨击。

出于对代币市场野蛮生长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担忧,不少人士将目光转向了”无币区块链”上。

他们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可能给世界带来新的变革,却将Token归为敛财的工具,甚至是区块链发展的绊脚石。

他们坚称,”区块链不摆脱发币困境,就永远找不到合法落地的机制。”

事实上区块链找不到合法落地机制的黑锅让Token来背似乎不太合理。

相反,Token的存在正是对区块链公有链生态循环发展起到最有效的协作机制及激励机制。

通过实体资产的Token化,将资产上链,就能通过交易平台和网络实现跨国界、低成本方便及时进行资产管理、交易和转移。

目前市场上的Token项目之所以广受诟病,原因在于大多数的项目都是空气项目,脱离真实资产背书。

作为支持真实资产背书的Token发行和交易的基础设施,StockChain的魅力则在于:

将传统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优化传统资产交易交易成本高、交易周期长、交易资金量大,风险防范成本高等弊端。

与此同时,StockChain拥有合法的智能合约框架,通过Token的发行和投资绑定链上、链下的权益关系,融合真实资产与加密数字资产。

公链的发展离不开产业

现阶段,最需要公链的地方,就在实体经济。

中国实体经济不缺设备,不缺技术,而是缺一套有效的产业协作机制、缺大规模协作的自治组织体系和有效的激励体系。

一个好的产业背后往往有一个很好的自治协作系统。

以中国制造业为例,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相互不信任,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高,交易成本高。

如果能基于区块链未来信息match基础设施,基于全球一体化的密码学基础设施,用好Token打造新一代Token经济,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低摩擦、低交易成本将有助于实体经济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StockChain运营总监兼联合创始人刘宇表示:

区块链技术并非难以落地,只是在空谈技术创新之余,更应脚踏实地寻求与其它行业的联系,建立良性互动,共同提升,才能真正将技术造福于产业与行业,成为全球区match块链真实资产流转生态建设者。

作为全球首个锚定真实资产的可挖矿公链,StockChain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在与实体资产相结合的项目模式,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为可靠的背书。

当前,StockChain的公链架构已经成型,StockChain目前已经为我国部分实体经济企业、政府项目股权发行、登记、交易项目提供了完整生态闭环。

公链的发展需要治理机制维”公”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公链是向全世界开放,任何人都可读取、都能参与创建共同信任的基础设施。

而区块链上的Token则是共识的载体。

公链”全民参与”的特性通常被等同于”完全去中心化”.在公链的”骨子”里,”治理”与”公”似乎走向了对立面,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链就应该排除掉人的干扰和影响,实行完全”无政府主义化”.

然而事实证明,缺乏有效的协商管理机制,虽然能维持表面上的”公正”但是暗地里参与方,开发者却可以使出各种底线之外的手段方式来施加影响公链的运行发展。

诚然,公链的机制固然要防范少数人的黑箱操纵,但它并不是一个创造无政府主义的工具。

相反,它提供了一种更加民主公正化的参与方式:

经济活动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问题,最终要由人来解决,因此公链也要引入治理机制。

区块链金融:公链应用服务实体经济

在坚持”公”的原则基础上,StockChain在其公链生态系统上,创造性地引入中间服务商与社区双重智慧决策模式,结合不同的法律协议栈等实现StockChain公链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未来的比特币价格还会更疯狂吗?

十年发展至今,比特币作为虚拟性的互联网产物从诞生之初的一文不值,到现在价格的翻倍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算是见证了比特币的发展历程。

那么比特币币价的疯狂到底因何原因呢?

从相关的数据显示,事实上大部分的比特币都是集中在少数的地址上面的,比特币就证明了背后存在着一些持有者或者机构,大量的拥有比特币,之后便在不断的宣传中,让比特币的价格渐渐上涨。很多人在看到比特币的上涨趋势,也渐渐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比特币,也就渐渐的推动者比特币的价格上涨。

虽说有不少人因为比特币赚了很多钱,但是更多的人是亏了,这也成为比特币从高峰跌下来的原因之一。

众多人的参与并没有让结果达到理想中的高峰,亏了钱人们对于比特币的期望也就渐渐消减,甚至是丧失了信心。从近两年的比特币价格趋势中我们其实也能够看到其价格先是出现了疯狂上涨,随之又出现了疯狂下跌。

之前曾有人提过,未来的比特币其实会有可能变得更加值钱,因为到最后会消耗越来越大,这时候的挖矿成本也就会越来越多。其实哟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像现在的比特币价格开始跌到了3000多美金的价格,挖一个比特币的成本却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价格,如果在未来情况还是一直这样持续下去,这时候的比特币是不是还有人原意去挖矿呢?毕竟亏本的生意正常人都不会愿意去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比特币上涨到了一定程度的价格后,还有多少人原意去持有比特币,毕竟如果比特币要变现的话,是必须要通过当前社会的货币来进行兑换的。

现在的区块链技术已经渐渐得到了很多的互联网公司研究以及应用,这时候的区块链技术也就没当初那么神秘了。加上目前市面数字货币的不断产生跟比特币模式还是非常相似的,数字货币也非常的多,所以对于未来的比特币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其价格差还挺大。所以总的来说,就算未来的比特币不清盘也不后悔更疯狂。

区块链的本质:制造信任的机器

如果要用一句话说清楚区块链——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

人和人之间最核心的经济关系就是交易,在没有区块链之前,怎么样保证所有的交易活动中,互不信任的交易双方,能真实可靠的完成一笔交易?这里我们可以举两个解决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在互联网上网购,一定要有支付宝。

2003年淘宝出来以后,阿里巴巴觉得没有一个支付宝,不可能在互联网上把电商做下去,需要一个支付宝担任信任中介,确保交易完成。

现在我们刷的银行卡,如果不是银行发的,商户是不敢收的,因为银行是一个信用的中介。

在区块链出来之前,任何的交易活动都需要有一个中介,没有中介,不可能在缺乏第三方的情况下,两个陌生人达成一笔交易。

区块链干的事情就是信任的机器,用一台机器人取代了信任中介的作用,用一套数学算法确保两个陌生人不借助于第三方的情况下,把一笔交易,不管是金融的交易或者是商品的交易能够完成。这个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不需要任何中介了,可以直接由人与人之间进行点对点的交易。

这就是区块链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它是信任的机器。

那区块链是如何确保它的信任呢?

简单一句话,就是通过分布式记账来确保信任。

记账,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件事。传统的记账方式是通过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等第三方机构完成的,但这些记账方式属于中心化记账系统,难以避免因系统故障、公司倒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记账失效、失真。

区块链的记账方式是这样的,根据一套竞争规则随机选出一个记账者,参与竞争的人都有机会获胜当选记账人。这体现了区块链记账的第一个特点:非中心化记账。保证记账人不再是某个中心化机构。每一次竞争中,都只产生一名获胜者,由他来进行记账,记账信息打包生成一个数据包,该数据包称为区块。其他玩家验证无误后,将这个新区块复制到自己维护的区块链上,这就保证了所有玩家虽是分布式记账,但所有人的账本数据是一致的。这体现了区块链记账的第二大特点,所有节点维护的账本一样,对账非常方便。

那如何保证记账人不会作弊记假账呢?

通过验证和奖励机制来实现。每次获得记账权都意味着丰厚的奖励,如果记假账,其他玩家就不认可这次记账,获胜玩家就白白浪费一次记账机会。也就意味着自动放弃奖励。所以,获胜玩家出于利益考虑,不会记假账。一次记账完成,就是一个新区块被挖出来,这个区块信息是固定的,它有自己独有的数据(即哈希值)。然后在下一轮游戏中,新的获胜玩家,就负责记录新一页的账单(挖出新区块),新区块包含三个信息,第一上一个区块的数据(哈希值),第二本区块的交易信息,第三下一个区块的数据。若上一页账单数据被修改,那它的数据(哈希值)会发生改变,就无法与下一页账单中记录的数据对应上。所有玩家就能识别出这是个被篡改的无效链,并将其抛弃。

而上个区块也记录了上上个区块的哈希值,这样整个区块链环环相扣,只要其中一个区块被篡改,那么所有的数据都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区块链记账的第三大特点:链上所有区块,环环相扣,保证全链信息无法篡改。

这就是区块链的记账方式,总结起来就是区块链通过竞争机制,产生记账权,保证记账节点的去中心和所有记账节点账本数据的一致性。通过新区块引用上一区块的哈希值的方式,保证全链数据具备严格的先后顺序以及不可篡改的属性。通过以上方式确保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都是可信的,所以说区块链是制造信任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