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我经济已来袭,消费者会有一个新ID

除了身份证,消费者的另一张身份名片——“技术身份”正在生成中。最精明的公司都在争相帮助我们“制作”这张通行证,希望以此读懂每位消费者在数字经济中的潜在需求。

蚂蚁金服依托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坐拥大量的用户交易数据、商户交易数据、物流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芝麻信用”这个新身份应运而生,它可以为个人和企业用户,向合作的金融、旅游、电信、租车、租房等机构提供信用证明。

印度金融科技公司Capital Float为客户设计了“数字技能”身份。如果申请人想成为共享出行平台的司机,为此申请贷款购买车辆,或为了成为电商平台卖家而申请启动资金,该公司会审查他们的手机软件更新、使用情况,评估申请人对数字技术的熟悉程度,再决定是否对其放贷。

小米与雀巢合作推出了智能营养健康平台。他们通过小米智能穿戴设备获取用户“健康账户”里的数据,再利用科学算法为其提供个性化营养报告和针对性膳食建议。

这些企业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技术体验,另一方面通过 “技术身份”收集消费者的信息。这一举措为它们戴上了“透视镜”,可以让它们更为精准地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审美和偏好,从而将产品和服务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打开之前从未涉足的市场。

埃森哲在其最新发布的《技术展望2019》报告中,将这一全新的竞争形势称为 “懂我经济”。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利用这股浪潮,积极了解用户的“数据人设”,将企业和用户之间一对多的一次性服务,转变为一对一的持久性联系。埃森哲预测,它将引发一轮全新的行业洗牌。

比如,如果保险公司能将健康险产品的定价,与用户的运动、饮食习惯挂钩,它们就能准确识别客户风险,顾客也会因险种的针对性提高自己的忠诚度。埃森哲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考虑更换保险提供商的最主要原因是之前的保险提供商“个性化程度不够”。

众安保险联合了腾讯、丁香园,在用智能血糖仪搜集数据后,推出糖尿病并发症保险。它可以根据用户实时血糖值自动调整保额。比如,一旦用户餐前血糖控制达标,他会得到100元的保额提升,不达标保额则会做相应扣减。

沃尔玛为了区分消费者是购买自用商品,还是寻找用于赠送的礼品,重新设计了网站的技术后台,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推荐意见。

阿里巴巴用机器学习技术研发了“Fashion AI”工具,基于淘宝上潮人的搭配方案和消费者个人历史购买记录,在实体店内为消费者提供即时的穿搭建议。

居然之家和天猫联手建立了新零售卖场“装修试衣间”,为消费者提供30秒快速生成设计方案、精准报价等服务,尝试让传统费时费力的家装,像搭配衣服一样个性便捷。

埃森哲预测,在“懂你经济”的冲击下,企业竞争将步入一个分水岭:有的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个性化体验,并融入每位用户的生活;有的企业所提供的体验,不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期待值,最终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再无机会与他们建立持久联系。

在此次的调研中,超过4/5的中国受访高管已经意识到这一形势的紧迫性,他们表示,中国市场上庞大、巨量的数字人口特征,将有助于自己把握全新的市场机遇。

不过,“技术身份”在为企业戴上“透视镜”的同时,也在让市场环境变得未知多变、纷繁复杂。消费者有时希望接触更多技术,有时却希望其隐私生活不受技术干扰。想要与他们建立并保持长期关系,企业需要准确感知不同人群的动态需求,在关键节点上权衡消费者的利益与商业机遇,做出两全其美、互不伤害的决策。

“区块链钱包”的技术颠覆在哪里?

引语:理工男神怼傲娇女

昨天去ATM取钱,前面有一对小夫妻。

妻子对丈夫说:“我要输密码了,你走开!”丈夫退到一边去了。

我心想,这女人好强势啊,说明女人管账啊!

只听到滴滴三声过后,妻子转身对丈夫说:“好了,我输完了,该你输后三位了!”

哎呦,我去,真开眼,原来是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啊~~高!

后来,丈夫先按了3次退格键,然后输入了6位密码~~我整个人都呆了!

高手啊,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区块链数字钱包”就是未来世界的银行卡,认识和保护它就是在守卫我们自己的财产。在未来的区块链数字世界,当傲娇女碰到了理工男可要小心了。在各大聊天平台交流中和相关数字货币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不少人由于对“区块链数字钱包”的理解不清而至私钥保护不善造成个人数字资产损失的情况,这真的不应该。

每当进行数字资产投资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交易所来存储数字资产,我们更需要有个自己的数字钱包,来存储属于我们个人的数字资产,了解“区块链数字钱包”(以下简称钱包)的相关知识更是我们投资前就应该弄清楚的。

一. 初识“区块链数字钱包”

钱包本质上是一个工具,目前绝大多数的钱包都是在网络中建立了属于用户的单独区块空间,它是去中心化的。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是由中心化的银行发放,并进行其中的资产管理,我们密码丢失,可以通过相关证明来让银行帮忙找回,我们银行卡遗失,别人拿到银行卡没有密码也取不走我们的资产,我们更可以通过银行冻结个人银行卡账户,重新办理新的银行卡废除旧的银行卡;钱包则不然,丢失了打开钱包的钥匙谁也没法帮我们找回钱包。

1. 区块链钱包(Block Chain Wallet)

区块链钱包(Block Chain Wallet): 是密钥的管理工具,它只包含密钥而不是确切的某一个代币;钱包中包含成对的私钥和公钥,用户用私钥来签名交易,从而证明该用户拥有交易的输出权;而输出的交易信息则存储在区块链中;用户在使用钱包时, 你的 Keystore, 助记词, 明文私钥, 都是钱包;Keystore 是你加了”锁”的钱包,而助记词和明文私钥是完全暴露在外的钱包,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所以在使用助记词和明文私钥时,一定要注意保密。

区块链钱包在2011年8月诞生,并此后在代币交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该平台被密码学严格保护,因此基本不用担心被黑客袭击。区块链钱包本身就相当于个人银行账户,在银行中我们创建存款账户并且存取现金,那么类似地,在区块链钱包中我们创建区块链账号并且存取比特币。在该平台上,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将比特币转换成现金或用现金来支付比特币,下图比较了区块链钱包和银行的区别,左边的区块链钱包识别码对应右边银行的客户ID,左边的比特币地址对应右边银行的存款账号。

2. 钱包需要先理解几个概念

钱包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公钥、私钥、助记词、keystore、密码;这里的内容就稍微有点烧脑了,本质上,钱包和钥匙是一一对应的,固定的钥匙直接就可以在网络上打开属于自己的钱包,但为了避免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泄密,密码学家运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发明了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传输,私钥用于解密,简单的看,我们可以认为公钥就是银行卡号,而私钥就是银行密码。

私钥=keystore+密码,私钥是由五六十位包含数字和区分大小写的字母所组成。为了方便数字资产交易,用简单的密码加上keystore我们就能便捷的转移数字资产。助记词是加密了的私钥,基本也就是私钥,它是为了便于导出keystore而发明的。

3. 钱包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1)on-chain

给一个钱包地址发送数字货币,这笔交易在全网广播、被确认、被打包进区块。这是发生在链上的,被称为on-chain交易;on-chain钱包需要自己保管私钥。

(2)off-chain

相对于on-chain交易是off-chain交易。通常,通过交易所进行的交易是off-chain的,本人并没有私钥。私钥在交易所,由交易所托管。所以,交易所的钱包也是中心化的钱包。

(3)冷钱包

冷即离线、断网,也就是说,私钥存储的位置不能被网络所访问。例如纸钱包、脑钱包、硬件钱包等等。

(4)热钱包

热即联网,也就是私钥存储在能被网络访问的位置。例如存放在交易所的、在线钱包网站、手机App钱包都属于热钱包。通常而言,冷钱包更加安全,热钱包使用更加方便。

(5)全节点钱包

除了保存私钥外,全节点钱包还有保存了所有区块的数据,最为著名的是bitcoin-core。

(6)轻钱包

它不必保存所有区块的数据,只保存跟自己相关的数据。基本可以实现去中心化。

(7)中心化钱包

在交易所中的钱包,以及类似 OKLink 提供的保险柜服务。

二. “区块链钱包”的技术颠覆在哪里?

在使用钱包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多学习多研究。因为区块链是有匿名性的,使用各种钱包是不需要实名认证。虽然你可以看到交易转账的地址,但是你并不知道地址的使用者是谁。

而且,区块链的信息是不可逆转的,万一你小心把币打错地址了,可就找不回来了。我们把币存在钱包里,到底是放在哪里了呢?是不是就在钱包里呢?

我们使用的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货币钱包,其实只是一个区块链的软件。你的币不是存在钱包公司,也不是存在你的手机设备上的,币还是在区块链网络的地址中的。钱包只是通过服务器来把区块链的各种代码展现给你,建立了一个通道,把你的各种操作指令发到区块链上。所以,区块链钱包是不存在银行冻结你账户或者公司冻结你账户的情况,只要丢失了私钥,你就再也无法打开钱包,损失你钱包中的币。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钱包安不安全与你私钥保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钱包服务商是不会保存你的私钥的,不会放在服务器上;即使是钱包出现问题无法登陆,或者版本更新,再或者被黑客攻击等等各种问题,都不会影响你的资产。这么来看,其实私钥是保存加密货币最重要的东西。

1. 钱包背后的密码学原理

数字钱包的生成可以简单的分解为三个步骤:

  1. 创建随机私钥(64位16进制字符/256比特/32字节);
  2. 从私钥推导出公钥(128位16进制字符/512比特/64字节);
  3. 从公钥中导出地址(40位16进制字符/160比特/20字节)。

简单的步骤背后已经囊括了密码学中大多数的技术:随机数生成器、非对称加密、单向散列函数等。

(1)随机数

随机数是专门的随机试验的结果。在钱包中随机数用于生成私钥,因其相关安全性的重要性,所以必须保证随机数具备以下三种特性:

  • 随机性:不存在统计学偏差,完全杂乱的数列;
  • 不可预测性:不能从过去数列推测下一个出现的数;
  • 不可重现性:除非将数列保存下来,否则不能重现相同的数列。

也就是真随机数。当然,实际上只要给定边界条件,真随机数并不存在。但目前大多数的看法是密钥存在一定的循环周期,只要该周期足够长,也会有足够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算法于1976年提出,用于在不安全的媒体上解决信息公开传送和密钥管理的问题。它将一般的密钥分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钥和私钥。公钥私钥一一对应,由公钥加密的密文,必须使用与公钥配对的私钥才可以解密。如下图所示,甲乙之间使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完成了重要信息的安全传输。

  1. 乙方生成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并将公钥向其它方公开。
  2. 得到该公钥的甲方使用该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乙方。
  3. 乙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专用密钥(私钥)对加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乙方只能用其专用密钥(私钥)解密由对应的公钥加密后的信息。

在传输过程中,即使攻击者截获了传输的密文,并得到了乙的公钥,也无法破解密文,因为只有乙的私钥才能解密密文;同样,如果乙要回复加密信息给甲,那么需要甲先公布甲的公钥给乙用于加密,甲自己保存甲的私钥用于解密。

(3)单向散列函数

单向散列函数又称为单向Hash函数、杂凑函数。它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输入称为消息,输出称为散列值(也称为消息摘要)。单向散列函数可以把任意长度的输入串变化成固定长的输出串,也就是可以根据消息的内容计算出散列值,而散列值就可以用来检查消息的完整性。由于它的单向性,其输出不依赖于输入。已知一个散列值,要找到预映射的值,使它的散列值等于已知的散列值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单向散列函数的安全性使它主要用于完整性效验和提高数字签字的有效性。

2. 区块链钱包“私钥”、“公钥”、“地址”间的智能合约

(1)私钥

通常是由随机算法生成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巨大的随机整数,以太坊钱包的私钥就是64 位的 16 进制哈希值字符串。

(2)助记词

这么多个字节可怎么记呢?所以有的钱包就就出现了助记词,一般情况下,助记词由一些单词组成,只要你记住这些单词,按照顺序在钱包中输入,也能打开钱包,对吧,单词可比一串代码好记多了。

(3)keystore

有的钱包会采取把私钥制作成keystore让用户导出保存,这个Keystore就是私钥经过加密过后的一个文件,需要你自己设置的密码才能打开文件。这样的好处是就算keystore文件被盗,只要你额外设置的密码够长够随机,那么短时间内私钥也不会泄露,有充足的时间转移地址里面的加密货币到其他地址。

(4)公钥

那么,别人要给你转账怎么办呢?但是你肯定不能把私钥告诉别人,对吧,私钥就代表了你对钱包的所有权,这是用密码学来保护的。所以,我们需要另一个东西,就是别人能给你转账,同时又不会泄露你的私钥,我们用到了哈希加密技术,把私钥转换一下得到一串字符,我们把它叫做公钥。哈希加密技术目前的技术水平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通过公钥几乎不可以倒推出来私钥,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方法比较安全。一般情况,我们转账都用一个收币地址,这是通过公钥转化过来的,是公钥的缩减版本,公钥和收币地址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 钱包的单向、不可逆特性

钱包生成私钥,通过椭圆曲线算法可以从私钥计算得到公钥。注意:它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下图可知私钥是可以生成公钥,公钥可以生成比特币地址的,相反则不行,因为比特币是由一个不可逆的算法完成这个流程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的把钱包地址给别人看而不用担心自己财产的丢失。但如果你的私钥泄露,那别人就有可能复制一份跟你一摸一样的钱包,你的资产就有安全问题了。其实,加密货币保管只需要一个“私钥”,谁掌握了私钥,就掌握了你的钱包财产,所以你的私钥一定要保管好。

三. 你得先有个钱包,才叫入了区块链的门

不从技术和系统层面谈各类钱包风险,重点强调大家一定要保护好区块链的私钥。秘钥绝不能丢,也不要轻易告诉别人,因为它代表了钱包的所有权和对它的操作权,不同于银行卡的密码,忘记了还可以先冻结凭身份证去重置。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一旦你弄丢私人秘钥,钱包就永远也不再属于你了,没有中心机构可以追溯,也没有法律可以对你进行保护。

1. 万一钱包坏了,网站倒闭怎么办?

钱包是密钥的管理工具, 他只包含密钥而不是确切的某一个代币。钱包中包含成对的私钥和公钥。用户用私钥来签名交易, 从而证明该用户拥有交易的输出权;而输出的交易信息则存储在区块链中,所以钱包是在你自己管理的。

2. 钱包如何防盗?

防盗的实质是防止我们的私钥泄露,或被黑客盗取。而在防盗策略上,Keystore 和助记词(或者是明文私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 Keystore 是被加密过后的私钥,并且其内容都是加密过后的信息,采取抄写这种备份策略不是很科学。所以可以存储在自己的 U 盘里,尽量不要存储在线上或者云端,存储 Keystore 时要和密码分开存储,这样即使被黑客盗取 Keystore,也很难破解。

在存储助记词时,就需要更加谨慎一些。因为助记词毫无安全性可言, 一旦被第三方窃取,那么你的资产将面临巨大的威胁,所以建议采用物理介质备份,抄写在一张纸上,并且妥善保管;抄写时要注意准确性,也要注意长久保存,不要出现字迹看不清楚等问题。

3. 钱包密码 (Keystore 密码) 忘记了怎么办? 

如果备份了助记词,使用助记词从新导入钱包,可以重置密码(重置密码后,记得重新备份 keystore);若没有备份助记词是无法重置密码 ,只能仔细回忆钱包创建时所设置的密码,因为区块链钱包是无法提供找回密码的服务。

4. 导入助记词后, 发现生成的钱包地址和之前的地址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导入助记词,发现生成的钱包地址是一个新的钱包地址(和之前预期的钱包地址不一致) 那么可能由于如下情况, 需要逐一排查:

首先需要验证一下,你之前备份你的助记词是否错误了。比如蚂蚁钱包(AntWallet)可以管理多个钱包地址,假设你有 A、B 两个钱包地址在蚂蚁钱包里,你想备份 A 钱包,结果却是记住了 B 钱包的助记词,那么就是你备份错误。

其次需要确定是不是你助记词抄写错误了, 如果抄写错误,也有极小的可能生成新的钱包地址,验证的方法是使用 MyEtherWallet,看看生成的钱包地址和蚂蚁钱包上的地址是否一致。

PS:所以在这里我们建议备份的时候,要双重备份,即 Keystore、助记词都要备份。并且在备份之后,要验证备份的是否正确,即将备份的助记词重新导入钱包,看看生成的钱包地址和备份的钱包地址是否一致。

5. 怎么防丢失?

丢失钱包基本有三种情况:

(1)用户在删除钱包时,没有备份钱包

我们建议用户在创建完钱包之后,立即备份钱包,采用双重备份和多次备份两种策略。双重备份是指 Keystore 备份和助记词备份,多次备份是指在备份完 Keystore 和助记词之后,要验证备份是否正确,反复验证,确认无误即可。

(2)用户忘记了 Keystore 密码

我们建议用户使用强度较高的密码加密 Keystore,这个密码最好是用户随机生成,不常用的密码。这样提高了 Keystore 的安全性,但是也对用户保管密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建议用户使用 1password 或者 lastpass 等密码管理工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以防遗忘。

(3)遗失了私钥

这里的私钥包括助记词、Keystore和明文私钥,有些用户在备份助记词时,抄写过后并没有做验证,或者自己过于潦草,导致后期很难辨识,这些都会导致无法再找到自己的钱包。所以,我们在备份钱包时要仔细认真,在后期保管钱包时,要善于使用一些安全的管理工具,确保自己可以随时找到私钥。

6. 如果发生私钥泄露,钱包被盗,请求冻结账户,怎么操作?

如果你发生了这种情况,首先我们深表同情,但却无能为力。

钱包是你的个人私钥管理工具,不会存储你的任何敏感信息,包括助记词、 Keystore 和明文私钥。你的资产也没有存在蚂蚁钱包的服务器中,而是存在区块链上。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性、不可逆性、匿名性等特性,也不存在挂失、账户冻结、交易回滚等操作。这和银行等传统金融行业不同,所以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您可以联系公安机关人员,在线下寻求一些线索。

由此可见,最重要的就是私钥,没了私钥等于丢失了钱包。当我们不慎删除了钱包或者更换使用钱包的设备时,私钥、助记词可以帮我们找回钱包,keystore+密码也可以帮我买找回钱包。为了安全,我们在注册钱包时候就可以通过断网操作来生成私钥和助记词,将其记载在笔记本处保存起来(最好多处保存),密码记在脑子里(这么简单的常用密码如果记不住,那也抄在笔记本上),keystore可以用自带安全防护的app存起来;不随意使用私钥和助记词就是保护我们的财产免受损失的最好办法。

四. 可称为新型钱包的——Hyper Pay(hpy)

新型钱包——Hyper Pay(hpy)将实现主流数字货币与电子化法定货币的实时无缝兑换与交易支付以及各大主流电子货币支付方式的一码聚合支付.听起来很厉害,似乎可以解决如今支付碎片化的问题,接下来通过与目前最主流、使用人数最多的imtoken 钱包的对比,从用于体验、安全性、团队情况等方面分析一下 hpy 这款钱包。

1. 用户体验

我们按照用户体验的模型:Whitney Quesenbery 的 5E 原则来分析 hpy 的用户体验情况。

“5E原则”注释:

  • 有效:实际可以等同于可用性或者有用性;
  • 效率:产品应该是能提高使用者的效率的;
  • 易学:学习成本低,能够记忆或重新学习;
  • 容错:防止用户犯错,以及恢复错误的能力;
  • 吸引:从交互和视觉等方面让用户舒适,并乐意使用。

(1)hpy

注册账号:不同于其它钱包,hpy的注册程序相对要简单得多,只需手机号和邮;箱验证就可以注册成功。

登陆账号后会发现有5个栏目,“首页”、“行情”、“锁仓”、“记录”、“好友”:

  • 在“首页”可以添加自己关注的币种,更加方便查看;
  • 在“行情”可以观察各币种的最新价格和1h内涨跌指数;
  • 在“锁仓”中可以添加新的锁仓,还可以隐藏已完成订单;
  • 在“好友”中可以同步通讯录,添加好友方便转账交易;
  • 在“记录”中可以按照“接收”、“转出”、“挖矿”等类型进行查询。

hpy钱包现已支持BTC、ETH、QTUM、HSR、HPY、BCC、UBTC、NEO、INK、HLC、QASH、 EOS、CNYT、BeeChat、UCOT、LitecoinCash、DBC、EPC 这18 种主流数字货币的收发功能,支持PoS挖矿收益接收以及三种货币的锁仓。据官方通告,hpy接下来还会融合游戏板块、实现线上线下一码支付并加入 P2P 平台,满足用户币种抵押兑换法币,将有利于解决支付碎片化的问题,使得中小型商家便于计费和进行管理,符合“有效”原则。

注册程序简单,界面简洁、易操作,APP 提供接收码,包括Hyper pay 二维码和货币二维码,hpy 用户之间可以使用二维码实现便捷转账,并且是无需手续费的,符合“易学”、“吸引”原则;

Hpy采用的链下设计可以加快交易速度钱包内好友转账拥有闪电通道,数字货币 1 秒即可到账,符合“效率”原则;

据白皮书说明,hpy钱包内进行大额交易时会有电话验证,并且所有客户在进行任何业务活动之前,必须至少开启两种验证方法并设置交易密码,符合“容错”原则。

综上,hpy 手机钱包总体符合 5E原则,但因目前功能并未完善,在用户体验上可以得到9分。

(2)imtoken

使用 imtoken 前需要创建钱包,填好助记词,并且可以备份钱包并在其它设备上恢复。要注意不能用拍照或截屏的方式备份助记词,更不能使用邮件或其他即时通讯方式传输助记词;创建钱包成功之后,头像下的一长串字母和二维码就是你的钱包地址。

  • 作为一款轻钱包,imtoken无需同步完整区块链数据,简单易用,有着用户熟悉的界面和交互方式,符合“易学”、“吸引”原则;
  • 可以一键添加各种区块链数字资产,实时跟踪交易动向和资产余额变化,还可以关注全球各大交易所,各类数字资产行情,设置价格提醒,符合“有效”原则;
  • 链上钱包的处理速度比较慢,“效率”不够高;
  • 多重签名钱包的容错性较强,符合“容错”原则;
  • 另外,钱包的“发现”模块不够直观,不太符合“吸引”原则。

综上,Imtoken手机钱包用户体验得8分。

2. 安全性

作为一款钱包,安全当然是第一。

(1)imtoken

imtoken属于链上钱包中的多重签名钱包,所有交易都在区块链上可查,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转账时,必须有2个(或多个)私钥同时签名才可完成交易。也就是说,一把锁有至少2把钥匙,必须全部使用才能开锁,缺一不可!而且,私钥被加密后,安全存储在手机的沙盒文件系统里面,提供多种私钥备份策略,防丢防盗。因此,在安全性上,imtoken 可以得8分。

(2)hpy

鉴于任何中央系统的性质,其固有的风险依然存在:单一的信用源可能会因受到恶意攻击或无意错误而破坏。因此,HyperPay 团队采用区块链促进全球金融体系从集中式第三方交易模式向分布式模式转变;Hpy采用的冷存储策略为资产保护提供更为安全的防御机制。实现了冷热钱包分离,冷钱包隔离,并且80%的资金将通过离线方式进行存储,实现了网络与资金的分离,所以安全性上较有保障。但是,由于链下设计的特点,要考虑企业方面的风险,因此安全性上hpy可以得7分。

3. 团队

对于一款钱包来说,团队的专业程度和靠谱程度也是很重要的。

(1)imtoken

Imtoken属于杭州融识科技(ConsenLabs)成立于2016年5月,同年6月获得天使湾创投的数百万元种子轮投资。团队拥有两年多行业经验,曾经参与国内数字货币交易所和区块链数据存证平台的搭建,并共同参与维护中国以太坊爱好者社区。但是公司注册在国内,会承受一定的政策风险;因此,imtoken团队得分6分。

(2)Hpy

接下来看看hpy,注册地在塞班,属于虚拟币合法国,基本没有政策方面的运营风险。从白皮书上看,团队成员上也有不少亮点:CEO Jacob是科银资本的股东和合伙人、澳大利亚区块链集团的运营总监、Hcash基金会的成员并任职首席战略官及产品经理。CTO Gary拥有15年的IT行业经验,是一名高级系统架构师和加密钱包框架架构师,并担任多个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技术顾问,天使投资人和企业战略顾问。COO Sebastian拥有超过七年的IT经验,曾为财富500强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航空业公司做产品研发;综上,Hpy 团队得分9分。

最后,我们按照用户体验、安全性、团队三个方面,各自1/3的权重来核算得分:

  • Hpy 得分 :(9+7+10)/ 3 =8.67;
  • Imtoken 得分:(8+8+6)/ 3 =7.3。

结论是hpy 得分比imtoken 还要稍高一些。hpy称其使命是提供一站式的应用程序和统一支付解决方案,成为数字货币和法定货币金融之间的桥梁。不过,是否可以如期实现设想中的功能,还要看hpy 的进展了。

彩蛋:”区块链”技术颠覆在哪里?

1、取块链(BlockChain)技术是一种使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去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的技术,它能够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在无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区块是公共帐本,多点维护;链就是盖上时间戳(Timestamps),不可伪造;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注重安全和可信度胜过效率的一项技术。

2、区块链是如何工作的?区块链是一个分散的分类总账系统;区块链的完整性使得交易易于验证,并且无法篡改;每个事务请求都是通过P2P网络启动的;每个交易必须由网络中所有计算机的至少51%进行验证;事务通过验证测试后,唯一条目存储在分类账中,并处理事务。

3、人们发现,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可靠的互联网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价值交换与转移中存在的欺诈和寻租现象。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将会更加真实可信,经济社会由此变得更加公正和透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具备一种“降低成本”的强大能力,能简化流程,降低一些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及制度性成本。这种能力应用于许多社会领域中,对于改善当前低迷的经济环境更有现实意义。

摘自:http://www.woshipm.com/blockchain/996661.html

STO是否有违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

2018注定是区块链世界不平淡的一年,行业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临近岁末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逐渐成了热度话题,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中国监管部门领导的连续表态而又逐步冷却下来,业内人士、关注者、媒体人士也似乎瞬间从狂热中脱离出来。抛开极端言论和恶意毁谤,我倒觉得,适时给STO降一下温未尝不是好事, 这有助于所有从业者和关注者们更加理性地审视STO。

作为新兴事物,STO显然不可能一出生就完美,作为证券和区块链的结合体,STO主动迎合监管等属性让很多区块链信仰者心生疑问,即,在区块链技术上诞生的STO是否违背了区块链最重要的去中心化精神?

所谓杀人诛心,倘若让一票区块链信仰者和信任者们从根上认为STO与区块链相背离,那STO的未来前景无疑会蒙上一层阴影——这将导致STO失去为数不少且坚定的用户。

有鉴于此,本篇将围绕这一话题具体探讨到底什么是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在区块链的应用中是否有绝对的去中心化实践,STO究竟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

一、什么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

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Technology)本身并没有任何神秘性可言,并不是一个晦涩复杂的技术,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结构清晰且简单,甚至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一门非常简练、易于掌握的技术。区块链数据的分布性及不可篡改性是它的优势所在,这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意义非凡的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它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包括P2P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创造了一种按时间序列、按区块记录数据的模式。所有数据在所有节点备份的数据库结构,达到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透明、可追踪、不可篡改、数据安全及信用的自我建立的功能。

正是因为区块链所提供这样的底层技术支持,基于区块链使点对点之间的交换和合作成本大幅下降,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生产关系,因此区块链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优点,也是是区块链精神的核心体现。那么怎么理解去中心化呢?去中心化本质上是因为对中心化的不信任而产生的新的模式。因为中心化的系统下,作恶的成本非常低,且不易被发现。但是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这些规则可以通过密码学强化的共识机制来固化执行,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中心不作恶来保障结果,即利用技术约束取代道德约束。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区块链的崛起就会明白,正是公众对中心化组织的不信任,让区块链这一原本属于底层技术范畴的概念突然间兴起,并成为引领未来的重大革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公众陷入对金融机构等中心组织的极度不信任,信息透明、交易透明的需求空前高涨,比特币随后在次年诞生,并在随后数年间都成为区块链的标志以及多年间最有价值的应用实践。

二、是否有绝对的区块链去中心化实践

我们来看区块链技术的现实应用,我把它的方向概括为1+3——1即金融实践,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以及由此而来的ICO、STO等与金融相关的探索和创新行为;3即区块链的三大场景应用领域,分别是信息确权、物联网和知识产权领域。鉴于我们当前系列主题都是围绕STO进行的,所以此处只探讨金融实践领域。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1、比特币的诞生,即区块链的1.0时代,比特币利用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这两个技术基础,使全球化货币创造发行成为现实,尽管比特币币值价格波动较大,作为一种一般意义的贸易货币尚不完备,但它已经确确实实成为了通行世界的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全球化货币,并由此开启了区块链技术推动的全球性金融实践。2、以太坊的诞生,即区块链2.0时代,“智能合约”这一新概念的引入,使得以太坊为基础平台去帮助其他数字货币来发行数字货币成为可能,新数字货币发行的时间成本、技术成本被大大降低,并由此引发了2017年数字货币热潮。3、ICO、STO的兴起,即区块链3.0时代,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与传统金融、证券、融资相结合,资产证券Token化方兴未艾,各国政府、传统金融势力等也纷纷强势介入。

在三个阶段中,不论是比特币、以太坊还是ICO、STO,都在践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又同时不可避免地受中心化机构的影响。比如比特币,这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但是51%的攻击危险伴随始终;比如以太坊导致区块链项目方蓬勃兴起,这些项目方运用的是去中心化的平台,而他们本身却是中心化的组织;再比如ICO,项目方在区块链上发行的代币是去中心化精神的体现,但是其经营管理中心化且不够透明以及代币登陆的交易所同样是中心化组织。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POW,POS,还是DPOS,这些区块链共识机制,尽管技术上可以做到分布式,但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因为去中心化的节点可以被中心化的利益集团所掌控,从而实现中心化管控。去中心化精神的最大好处,并不在于能够阻止作恶,而在于对作恶行为能够追溯得到,在各个节点上引发共识,获得足够的警醒,并给出应对机制,这是中心化组织所不具备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比中心化平台要更为可靠可信赖。

所以,尽管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精髓之所在,可事实并不存在绝对的去中心化,尤其是现阶段,如果刻意寻求或者标榜绝对的去中心化,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在区块链的现实应用中,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结合,坦诚地弱中心化,恐怕是最合理也最符合逻辑的一种布局,也是去中心化精神最适合的体现。

三、STO违背去中心化精神吗?

关于STO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精神的看法,大多集中在它需要被严格监管上。因为这意味着一个STO项目从立项申报开始,就要完全按照监管流程一步步进行,中心化监管机构的权重被无限放大,不仅导致各国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则,也使得此前基本游离于区块链、尤其是数字货币领域之外的传统金融势力蜂拥而入,更让很多曾在数字货币和ICO获益匪浅的“非合格投资者”被挡在STO的门槛之外。

所以,很多人开始呼吁STO离去中心化的原宗越来越远,并得出了“STO本是脱胎于去中心化系统的,但现在却正在中心化的方向发展”的结论。

那么,STO的确如他们所说,违背了去中心化的精神吗?对此,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看。

1、STO是否必须要接受严格监管

STO某种程度上算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看到Token这种区块链产生的新物种后,决定将其纳入证券监管而形成的,从本质上说,没有监管就没有STO,或者说就不算STO。从美国发轫的STO监管已经逐步引发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跟进——尽管这些监管政策甚至连其所指的STO本身定义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却让市场逐步意识到监管并不是灭顶之灾,而是给予合法身份,可以正大光明地发展壮大。所以,STO是否必须接受监管,根本不是问题,甚至可以说“无监管,无STO”。

2、监管是否违背了去中心化精神

监管与“去中心化”并不冲突,“去中心化”从来去的是中央控制方和中介方,而不是监管方。区块链技术从来就不排斥监管,监管节点可以方便地接入任何一个区块链网络。由于区块链的公开透明特性,监管机构反而可以更加方便地监控整个系统的交易数据,而且由于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合约、交易等一旦发生后即不可更改、不可删除,那种数据造假蒙蔽监管的情况就不可能发生了,更有利于监管机构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

3、STO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

 既然监管并不违背去中心化精神,那么对于STO来说,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呢?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的观点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对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可以从架构、治理和逻辑三个角度来区分。区块链是全网统一的账本,因此从逻辑上看是中心化的,这一点无可置疑;从架构上看,区块链是基于对等网络的,因此是架构去中心化的;从治理上看,区块链通过共识算法使得少数人很难控制整个系统,因此是治理去中心化的。与此同时,中心化也必不可少,架构中心化是指系统能容忍多少节点的崩溃而可以继续运行;治理中心化是指需要多少的个人和组织能最终控制这个系统;逻辑中心化是指系统呈现的接口和数据是否像是一个单一的整体。

所以,是否契合去中心化精神并不取决于某些中心化组织的存在,而在于是否应用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理念,并且从架构、治理和逻辑上应用好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模式。STO作为区块链与证券的结合,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实践(证券实践),既带有区块链属性,具有去中心化等特质;同时也带有金融属性,受到全球范围内的严格监管,但它并没有背离区块链的本质,以及去中心化的精神。

区块链金融:公链应用服务实体经济

区块链的发展离不开Token

在区块链中,Token即是通证,是可以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Token被广泛认识,主要归功于以太坊及其订立的ERC20标准。基于这个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自定义的Token.

在国内,通证又常常被翻译为代币。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虽然很多,但是出于赚快钱的狂热心态,许多企业往往靠发币大肆圈钱。

CoinMarketCap平台统计的货币发行种类达1626种。没有监管的市场鱼龙混杂,投机和诈骗也随之而起。

前段时间,央视财经频道连续三天推出专题报道,三问区块链,并对区块链名人站台空气币给予抨击。

出于对代币市场野蛮生长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担忧,不少人士将目光转向了”无币区块链”上。

他们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可能给世界带来新的变革,却将Token归为敛财的工具,甚至是区块链发展的绊脚石。

他们坚称,”区块链不摆脱发币困境,就永远找不到合法落地的机制。”

事实上区块链找不到合法落地机制的黑锅让Token来背似乎不太合理。

相反,Token的存在正是对区块链公有链生态循环发展起到最有效的协作机制及激励机制。

通过实体资产的Token化,将资产上链,就能通过交易平台和网络实现跨国界、低成本方便及时进行资产管理、交易和转移。

目前市场上的Token项目之所以广受诟病,原因在于大多数的项目都是空气项目,脱离真实资产背书。

作为支持真实资产背书的Token发行和交易的基础设施,StockChain的魅力则在于:

将传统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优化传统资产交易交易成本高、交易周期长、交易资金量大,风险防范成本高等弊端。

与此同时,StockChain拥有合法的智能合约框架,通过Token的发行和投资绑定链上、链下的权益关系,融合真实资产与加密数字资产。

公链的发展离不开产业

现阶段,最需要公链的地方,就在实体经济。

中国实体经济不缺设备,不缺技术,而是缺一套有效的产业协作机制、缺大规模协作的自治组织体系和有效的激励体系。

一个好的产业背后往往有一个很好的自治协作系统。

以中国制造业为例,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相互不信任,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高,交易成本高。

如果能基于区块链未来信息match基础设施,基于全球一体化的密码学基础设施,用好Token打造新一代Token经济,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低摩擦、低交易成本将有助于实体经济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StockChain运营总监兼联合创始人刘宇表示:

区块链技术并非难以落地,只是在空谈技术创新之余,更应脚踏实地寻求与其它行业的联系,建立良性互动,共同提升,才能真正将技术造福于产业与行业,成为全球区match块链真实资产流转生态建设者。

作为全球首个锚定真实资产的可挖矿公链,StockChain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在与实体资产相结合的项目模式,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为可靠的背书。

当前,StockChain的公链架构已经成型,StockChain目前已经为我国部分实体经济企业、政府项目股权发行、登记、交易项目提供了完整生态闭环。

公链的发展需要治理机制维”公”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公链是向全世界开放,任何人都可读取、都能参与创建共同信任的基础设施。

而区块链上的Token则是共识的载体。

公链”全民参与”的特性通常被等同于”完全去中心化”.在公链的”骨子”里,”治理”与”公”似乎走向了对立面,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链就应该排除掉人的干扰和影响,实行完全”无政府主义化”.

然而事实证明,缺乏有效的协商管理机制,虽然能维持表面上的”公正”但是暗地里参与方,开发者却可以使出各种底线之外的手段方式来施加影响公链的运行发展。

诚然,公链的机制固然要防范少数人的黑箱操纵,但它并不是一个创造无政府主义的工具。

相反,它提供了一种更加民主公正化的参与方式:

经济活动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问题,最终要由人来解决,因此公链也要引入治理机制。

区块链金融:公链应用服务实体经济

在坚持”公”的原则基础上,StockChain在其公链生态系统上,创造性地引入中间服务商与社区双重智慧决策模式,结合不同的法律协议栈等实现StockChain公链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